在扩建野战军的同时,各战略区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把加强炮兵、工兵的建设,作为加强人民解放军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争取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的组建
东北地区是人民解放军发展炮兵部队较快的一个战略区。所谓预备炮兵,指在建制上直接隶属大军区以上单位的炮兵。
1946年6月,为统一协调全区炮兵的发展和建设,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了炮兵调整处,朱瑞兼处长,专门负责炮兵部队的组建与充实。
7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下达炮兵建设的第一号命令,确定:
“在一定的时间内,就现有数量的炮兵各式武器,编成一定数量的炮兵部队,加强训练,并使之正确的与步兵协同作战,以便克服许多作战上的困难,增大胜利的可能”。
展开剩余94%命令确定炮兵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广泛的普遍的发展与适当的集中使用。”
命令规定:
凡主力团和地方基干团,都必须尽一切办法收集整理器材,各组成一个步兵炮连。已有炮兵连者,逐步扩大为炮兵营。各军区、纵队、师已有之各炮兵独立营,应即充实人马,如能扩大至四个五个以上的连,即可建立小团。
命令决定民主联军总部编成并充实1个野重炮团、1个步兵炮团、1个战车大队、1个防空炮队;东满、牡丹江、北满地区的炮兵团在一个月内充实整编成“三三制”的炮兵团;南满充实原有的2个小团;辽吉、嫩江军区的炮兵营逐步充实为4~5个连或2个营的小团,北满军区在北安和佳木斯建立2个炮兵营。
10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炮兵建设的第二号命令,决定撤销炮兵调整处,成立炮兵司令部,司令员朱瑞,政治委员邱创成,副司令员贾陶,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匡裕民,后又任命刘登瀛为政治部主任。
命令规定炮兵司令部的任务是:
在总部首长领导之下,建立和发展炮兵部队,使炮兵迅速成为一个兵种;负责领导和组织炮兵部队的教育训练工作;按照整个作战意图,指挥炮兵部队作战,协助总司令部组织炮兵与其他兵种的协同动作;领导管理炮兵学校,培养干部,开展技术研究,创立有关炮兵的各项建设工作。
1947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炮兵建设的第三号命令,将5个基干团合编为4个团,归炮兵司令部建制;将各军区基干团的17个山炮连调归各主力纵队,组建和充实各野战纵队、师的炮兵团或营。
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命令,各纵队、各军区加强了炮兵建设,在纵队、师、军区参谋处设炮兵主任或参谋,在旅及军分区设炮兵参谋,协助首长管理及指挥炮兵的编组、训练与作战;各级后勤、供给或军械部专设炮兵械弹科或械弹管理员;调剂、统一火炮的口径及型式;抽调有一定文化、素质较好的有战斗经验的班长或战士,经短期培训后担任炮兵连长、排长或副排长;举办各级干部研究班、作战研讨会等,研究炮兵战术和总结步炮协同经验。
至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炮兵部队发展到9个炮兵团、27个炮兵营、120个炮兵连和1个高射炮大队,各种火炮约900门。
3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召开第一次炮兵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炮兵建设和作战的经验,提出了在已有基础上“充实、巩固、加强,以巩固为主”的发展与建设方针。
在1947年夏、秋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缴获了大量的国民党军火炮,改善了炮兵部队的装备。战后先后将炮兵司令部的迫击炮大队、高射炮大队分别扩编为迫击炮团、高射炮团,组建了冀察热辽军区炮兵团,第2、第3、第4、第8、第9纵队成立和充实了炮兵团,第1、第6、第7纵队成立和充实了炮兵营,各军区、师也相继成立和充实了炮兵团或营。
炮兵部队已成为东北民主联军一个独立的兵种,为实施更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创造了条件。
2、华东野战军炮兵部队的组建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于1946年10月成立了炮兵司令部,司令员陈锐霆。11月,华东军政大学成立炮兵大队,负责培养炮兵干部。
在此前后,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在苏中、宿北和鲁南等战役中,缴获105毫米榴弹炮48门,山、野炮94门,步兵炮、战防炮33门,轻重迫击炮319门,坦克24辆和汽车500辆。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统一整编时,决定成立以炮兵为主的特种兵纵队,同时组建直属特纵的特科学校,以培养炮兵、工兵干部。2月,华东野战军在莱芜战役中再次缴获各种炮350门。
3月,以原山东野战军指挥部一部、华中野战军炮兵团、骑兵团、滨海军分区第3团、工兵营、特务第2团第3营及军政大学炮兵大队为基础,在山东省沂南县苍子城正式成立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治委员张藩,下辖榴弹炮团、野炮团、工兵团、骑兵团和特科学校以及修理厂、皮革厂等,共7500余人。
不久,特种兵纵队又成立了野榴混合炮团。
为培养炮兵干部和技术人员,特科学校成立了2个炮兵队、1个坦克队、1个汽车队和4个解放官兵学员队。6月18日,华东野战军召开第一次炮兵会议,确定了华东炮兵建设的方向和“以战养战,以战教战”的方针,并提出了“集中火力,抵近射击,火力集中而阵地分散等战术原则”。
在成立特种兵纵队的同时,华东野战军还十分注意各部队炮兵的建设。据1947年3月野战军统计,每个纵队都编有炮兵营(3个连),配有山炮12门。
到5月下旬,有的军区炮兵营和部分纵队炮兵营扩编为炮兵团,有些还实行了“三三制”编制。到8月,华东野战军已有9个炮兵团、9个炮兵营,炮兵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3、其他战略区炮兵部队的组建
晋冀鲁豫军区于1946年11月,将在鄄城战役中缴获的8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装备炮兵团,并改称榴弹炮团,下辖2个炮队。
此后,晋冀鲁豫野战军加快了炮兵建设的步伐,到1947年5月,各纵队组建了炮兵营,每营装备山炮8~12门,有的纵队并配有1~2门野炮和重迫击炮。旅普遍建立了炮兵连或营。全野战军共有榴弹炮8门,山、野炮75门,步兵炮20门,战防炮13门,迫击炮592门。
8月后,刘邓野战军千里跃进和坚持大别山斗争,缩减了炮兵,每个纵队只留1个山炮连,每个旅留2门山炮。10月,陈谢集团以缴获的4门榴弹炮、12门野炮,组建炮兵大队(团),下辖1个榴炮大队、1个野炮大队。
晋绥军区于1946年8月,将炮兵团所属各炮兵连调归各旅建制下作为扩建炮兵的基础,到1947年2月先后组建了4个炮兵营共12个连。
晋察冀军区各纵队,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相继组建了山炮、步兵炮混合炮兵营,各二、三级军区也组建了炮兵营或连。1947年2月,晋察冀军区将17门野炮、7门榴弹炮、2门战防炮编入军区炮兵团,下辖3个营。
6月,又以炮兵团为基础,并抽调各纵队3个炮兵营扩编成炮兵旅,下辖3个炮兵团(每团6个连);将炮兵教导队扩编为炮兵教导团,下设7个训练队,负责培训军事、政治干部及班长和观察员。炮兵教导团的建立,为提高炮兵部队的军政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炮兵创造了条件。
经过一年多作战,人民解放军共缴获国民党军各种火炮6100余门;各战略区和野战军分别成立了炮兵司令部、特种兵纵队或炮兵旅、炮兵团,各步兵纵队普遍建立了炮兵团或炮兵营,师、团也大都建立了炮兵分队,基本形成了预备炮兵和队属炮兵的体制。
到1947年底,全军已拥有82毫米迫击炮以上口径的各种火炮7400余门。东北炮兵学校、华东特科学校和华北炮兵教导团等,先后为炮兵部队输送干部2000余名。人民解放军炮兵无论在战术技术和火力保障方面,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兵种,为实施大规模的阵地战和攻坚战提供了火力保障。
4、解放军炮兵部队战斗力有多强?
各炮兵部队为了能“拖得走,打得响”,很快形成战斗力,除了“以战教战”,从战争中学习炮兵的战术和技术外,还积极利用作战间隙开展军政整训,提高干部的指挥能力和部队的作战能力。
在部队训练上,预备炮兵着重进行急行军、直接瞄准射击、间接瞄准射击和夜间射击的训练;队属炮兵则主要进行单炮直接瞄准射击的训练。
训练方法以讲解和操作相结合,着重进行野外演习,树立在作战中服从步兵作战的意图和需要的观念,密切步炮协同。
在战术上,以近距离直接瞄准射击为主,远距离间接瞄准射击为辅。在火力运用上,强调集中、短促、猛烈和突然。
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在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中,年轻的人民解放军炮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东北民主联军在1947年的夏、秋季攻势中,炮兵部队积极进行机动作战,协助步兵攻克城镇50余座。在1948年3月的四平攻坚战中,炮兵部队集中163门山、野、榴炮,对守军城防工事进行了2个小时的破坏射击,并以10门高射炮和2个高射机枪连担任对空掩护,支援和掩护步兵顺利突破,为攻克四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东北人民解放军首长的传令嘉奖。
华中、山东野战军的炮兵,先后支援步兵取得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的胜利。
1947年5月,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炮兵部队以猛烈的炮火摧毁了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的大部分防御工事,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9月,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主力随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中原,在作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一部主力配合内线兵团作战,支援步兵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胶东解放区的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炮兵先后参加了闻夏、定陶、鄄城战役,配合步兵歼灭国民党军7.5万余人。
1947年6月底,野战军榴炮团和队属炮兵以强大的炮火支援刘邓大军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在一个多月的作战中,协同步兵攻克郓城,围攻六营集、羊山集,歼国民党军6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872门。
晋绥军区炮兵团成立后,即参加了晋北和大同集宁战役,特别是第1营在晋北战役中连续19次支援步兵作战,保障了战役的胜利。西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中,与步兵密切协同,取得三战三捷。在1947年8月举行的沙家店战役中,炮兵充分发挥其威力,支援步兵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
晋察冀军区炮兵团继参加大同集宁战役和张家口保卫战后,又连续参加了易满、保南、正太等战役。炮兵旅成立后,即转战于晋察冀战场,在清风店战役中,炮兵旅连续两昼夜强行军赶至战区,以猛烈的炮火压制国民党军的炮兵,为全歼国民党军第3军主力作出了贡献。
在1947年11月进行的石家庄战役中,野战军集中各型火炮68门,组成4个炮兵群,以猛烈、有效的火力,摧毁敌工事,支援步兵夺取阵地,为战役的全胜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炮兵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炮兵首次编群作战,达到了集中使用兵力和火力的要求,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战争的实践证明,人民解放军在作战中缴获的各种火炮和器材,推动了炮兵的建设和发展,而炮兵的发展壮大,又有力地促进了人民解放军在作战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5、工兵部队发展情况
全面内战爆发后,各战略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从实战需要出发,就地取材,用缴获国民党军的工兵器材组建和发展工兵。同时,全军各部队广泛学习使用炸药爆破技术,以突破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城镇据点,不断提高战术技术水平和作战保障能力。
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开办了两期爆破训练班,并派出3个教学组,到部队巡回教学,半年中为部队培训了800多名爆破骨干。
1946年10月24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了《继续加强工兵训练与建设的指示》,要求“各级司令部必须指定一名参谋人员学习爆破,并使其能负责领导工兵爆破之使用和建设事宜”。11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颁布的部队编制中规定,每团在侦通连中增加工兵排,每排编制38人。
1947年夏,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又决定将工兵学校第1大队拨给炮兵司令部,成立了工兵营;各军区、纵队和师(旅)以工兵学校分配的干部、学员为骨干,先后组建或扩编了工兵连,大部分团建立了工兵排,连组织了爆破小组。11月,辽东吉林军区和第3、第4纵队等在司令部成立了工兵科,配备了工兵主任,并将纵队和师属工兵连合编扩建为纵队工兵营。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于1946年9月,将山东军区工兵营调归山东野战军整编为工兵连。12月,该工兵连与新四军第7师工兵连合编为工兵营。
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成立时,将工兵营与滨海军分区第3团合编,组成人民解放军第一个工兵团,下辖3个营和特务连、教导队,共1732人,部队的装备除步兵武器外,还有铁锹、十字镐和黄色炸药、导火索等爆破器材,营连配有骡马和大车。
同时,组建了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工兵队,9月扩编为工兵大队,为部队培训了一批工兵干部。华东野战军各部队以这批干部为骨干,先后组建了师、团属工兵连、排。
晋冀鲁豫野战军于1947年6月6日发出《关于加强工兵建设及步兵连爆破组训练》的命令,要求所属部队加强专业技术和步炮工协同训练,派工兵干部为每个连队训练5人以上的爆破组等。
据此,各纵队加强了工兵建设。其中,第4纵队集中各旅的工兵连,成立了纵队工兵大队,战时配属各旅执行战斗任务,平时负责训练各旅、团的工兵。
晋察冀军区继第2、第3、第4纵队工兵营、军区工兵室成立后,冀热辽、冀晋、冀察、冀中等军区也先后组建或扩编了工兵连。
冀中军区于1946年11月22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军爆破运动的决定》,规定军区和旅设工兵连,旅属步兵团和分区设工兵排,分区之小团设工兵班,各连、大队、支队和中队均设工兵组。
在人员选调上,强调要有战斗经验,在待遇上“除增发津贴米5斤外,并按原职给予提高一级之各种待遇”,充分体现了军区对工兵建设的重视和关怀。
6、装甲兵、通信兵及其他特种兵的发展
在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在大力发展炮兵、工兵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发展装甲兵、通信兵、航空兵、铁道兵和骑兵等特种兵。
1946年12月,东北民主联军从各部队抽调120余人组成1个坦克队,将战车大队扩充为3个坦克队和1个汽车队以及警卫连、材料库和修理厂,共438人,拥有各种车辆70余辆。
战车大队在车辆状况差、器材短缺、教材和教员缺乏、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坚持训练。没有练习炮弹,就用枪管装在炮膛里以枪代炮;没有电台,就以旗语、灯光、动作信号进行联络;没有瞄准镜,就在炮口贴上十字线进行瞄准。
经过勤学苦练、互帮互学,战车大队不仅完成了训练任务,培养出一批坦克技术人才,而且多次配合步兵完成作战任务。
1947年10月,战车大队扩编为战车团,坦克队改称坦克连。到1948年4月,战车团共辖2个战车营、1个汽车营,装备各型坦克32辆、牵引车13辆、装甲车和汽车40多辆,共900余人,隶属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建制。
辽沈战役后,战车团在沈阳接收缴获的国民党军坦克21辆、装甲车103辆,人员1040名。
在此基础上,新组建了装甲团和装甲教导团。为统一指挥上述3个团,建立了装甲部队指挥所。
1946年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在出击陇海路战役中缴获的3辆坦克为基础,成立了坦克队,全队34人,隶属于晋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
1947年6月,坦克队接收了在豫北攻势中缴获的2辆坦克,并招收中学生26人,使全队增至60余人,5辆坦克。
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以在鲁南战役中缴获、修复的6辆美制M3A3式坦克为基础,并从在华东军政大学第5大队学习的东江纵队干部中选调了40名连排干部,又从各部队选拔了10余名懂坦克技术的解放战士,成立了坦克队,下辖2个坦克区队(各配备3辆坦克)、1个修理区队和器材保管组共93人,隶属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建制。
1948年2月,晋察冀军区以在石家庄战役中收集、修复的3辆“100式”坦克和2辆“小豆”坦克为基础,成立了坦克区队,全队50人。
7月,原晋冀鲁豫军区坦克队与原晋察冀军区坦克区队合编为华北军区坦克队,下辖2个坦克区队、1个汽车区队和修理班,全队共18辆坦克(完好的10辆)、100余人,隶属华北军区兵站部摩托训练大队建制。
1947年3月,西北野战部队领导机关组成后,在司令部成立了通信科(第3科),直辖3部电台和电话通信班及骑兵通信班。各纵队和旅团单位也配备了无线电台,成立了电话队、通信连(排)等。
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成立后,华东军区通信联络分局改为通信局,华东野战军在司令部成立了通信科,下辖1个电台队6部电台、2个电话连和1个通信连。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分成内线和外线2个兵团,内线兵团通信科辖1个电台区队(3部电台)和1个通信营(辖2个电话连和1个通信连);外线兵团辖1个电台区队(2部电台,后增至6部电台)、1个电话连和1个步骑通信连。
华东野战军在各次战役中缴获了大批通信器材,仅1947年即缴获电台165部、电话单机1265部、电线1168.5公斤,改善了部队的通信设备。
1946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改称护路军司令部,司令员苏进,第一副司令员王光文,第二副司令员张鹤鸣,参谋长张进。
至12月,护路军发展到6298人,并成立了东满、西满护路军司令部。东满护路军司令部,司令员何德全,下辖第4、第5团;西满护路军司令部,司令员郭维城,政治委员黄铎,下辖第6、第7团。
1947年2月,东满、西满护路军司令部改称东部、西部护路军司令部,领导人均不变;第4、第5团合并为第4团,护路军司令部直属第2团划归东部护路军司令部建制。
同时,在哈尔滨设立中部护路军司令部,张鹤鸣兼司令员,政治委员刘居英,将护路军司令部直属第1、第3团归其建制。随后,又成立了南满护路军司令部,代司令员阁九祥。8月,东、西、中部护路军司令部和南满护路军司令部撤销,其所属各团直属护路军司令部建制。
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1~9月相继建立了一大批骑兵连和骑兵队。
随后,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关于建立与扩大骑兵团的命令》,各军区、各纵队相继将分散的、小规模的骑兵连和骑兵队集中建立了骑兵团。1947年5月,组建了骑兵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治委员张策,下辖第1、第2师共6个骑兵团。
7月,组建骑兵第3师。8月,骑兵纵队番号撤销,除留1个骑兵师归民主联军总部直辖外,其余人马分配给各纵队担任通信任务。
此外,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兴安军区组建了骑兵第1、第2、第4、第5师和兴安支队、第6支队。1947年4月兴安军区撤销,所辖部队归属同年5月建立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内蒙古军区建制。在此期间,其他战略区也相继组建了一批骑兵部队。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没有了